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展览与活动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我的歌声在画里——“精神障碍患者原生艺术作品展”在宁波博物馆开展

发布日期:2017-07-05

   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展览,作品很特殊——画作无规则、无拘束,甚至没有任何绘画技巧;作者很特殊——他们是一群精神障碍患者。7月1日,“看见你的声音——精神障碍患者原生艺术作品展”在宁波博物馆展出。展出的110余件作品由来自宁波精神病院的50多位精神障碍患者创作。“混乱”、“激情”、“压抑”、“希望”、“无题”是其中一个患者给自己的画起的名字。这些将作为这次展览五个板块的标题,向观众阐明精神障碍和原生艺术的概念以及医院和志愿者所做的努力。

 

  在中国,有重性精神病患者1600万人,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包袱”:精神分裂、焦虑、幻视幻听、老年痴呆……我国的精神康复与社区防治是从20世纪50年代已开始起步。1958年在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精神病防治会议,2013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颁布,精神疾病康复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宁波,宁波市精神病院是较早实施全面精神康复的专业机构,2009年开始就尝试探索精神疾病的社会化康复新模式,引入了原生艺术康复疗法,听到他们沉默表面下的声音。原生艺术是指依靠自己天性、自发创作的艺术作品。近年来,国内外众多艺术家将原生艺术引入到精神康复领域,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肯定精神障碍者所表现出来的非凡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创作性。

  2015年,宁波市文化志愿者总队发起“关爱心灵·添翼筑梦” 原生艺术文化创意公益志愿项目。看似在“教”患者画画,实则只是提供纸笔,与患者共同作画,让他们把内心的真实情感通过无规则、自由的绘画作品表现出来,这是一种“不教”。这种“不教而教”的艺术恰恰与原生艺术疗法不谋而合。


 

  在文化志愿者的指导下,患者们画出的作品令人咋舌。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受过正规的绘画训练,在色彩、笔触、构思、构图上才显得更纯粹、更让人不可思议。他们将内心的声音通过画笔展现出来。据医院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其实没有办法去教的。有的画是临摹出来的,但是原画和成品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更多的作品是他们的原创,有坐定提笔,刷刷两笔就画成;有聚精会神、雷打不动,思来想去都是自己未完成的画。画里的每一笔都可能是解读他们内心的密码。

 

  本次展览也是一次文化志愿者深入参与、大力协助的展览,从画作创作、前期联络策划到后期布展,均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宁波博物馆将精神障碍患者的画汇成一个展览,想让观众、让普通人听听他们的歌声。也许他们无法同我们正常沟通,但是在这些作品中,藏着珍贵的记忆、独特的情感、纯粹的心情,希望观众们能用眼睛、用心看到他们“声音”。

  展览在宁波博物馆三楼民间民俗馆展出,展期持续到7月15日。

  (宁波博物馆 褚楚)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