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展览与活动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道南风薰学子情——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42周年集美校友书画展”在陈嘉庚纪念馆开幕

发布日期:2016-11-09

   11月4日14:30,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委统战部、集美学校委员会指导,陈嘉庚纪念馆与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集美校友总会、华侨博物院、集美街道办事处、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厦门铖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道南风薰学子情——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42周年集美校友书画展”在陈嘉庚纪念馆顺利开幕。

  本次展览特邀全国多位文博专家,厦门市、集美区领导及福建省、厦门市多位书画艺术家和集美各校代表莅会。集美校友、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徐里专门为此次展览题写展名。著名艺术家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来文,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柯云翰,著名书法家朱以撒,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朱从凯,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睦老师纷纷发来贺电。陈嘉庚纪念馆陈群言副馆长主持开幕式。

厦门市委统战部蔡林娜副部长致辞
厦门市委统战部蔡林娜副部长致辞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赵胜利致辞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赵胜利致辞

  开幕式上,深受嘉庚精神感召的造船艺术家黄乌锥先生,特意带来了他费时数月、专程为陈嘉庚纪念馆制作的福船船模,并捐赠给陈嘉庚纪念馆作为藏品。(黄乌锥,出生于造船世家,现年73岁。他12岁当学徙并成长为福建泉州国营造船厂厂长,是目前唯一掌握并建造过鱼鳞状搭接工艺和重板结构的造船工匠,在目前所探明的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宋元时期古代沉船,此两种工艺是福船所具有的独特建造工艺。)

 

福船模捐赠仪式
福船模捐赠仪式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宣布开幕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宣布开幕

  展览开幕后,莅临开幕式的领导和文博专家共同参加了“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研讨会。

“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研讨会
“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研讨会
书画家笔会
书画家笔会

  展览简介

  这个展览缘于福建东南沿海一个名为集美的小渔村。这里风光旖旎、天风海涛,“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民族英雄郑成功曾于此屯兵,训练抗清驱荷的精兵强将。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1913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集美小学并逐步扩大规模,建立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专科,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男女学兼备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宗祠家庙和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街巷,有闽南风韵浓厚的红砖古厝和既淳朴又彪悍的传统民俗。这里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精彩之作,一座座典雅庄重、美观大方、中西合璧的嘉庚建筑,是南洋的建造设计风格与闽南传统建筑艺术在实践中磨合筛选而达成的中西文化和谐共生的经典范例。

  秀丽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风情,留住了无数游人的目光和脚步,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成长于斯、受教育于斯的集美学子,激发了他们感受美、捕捉美、表现美的热情和欲望——“桃李无言成蹊径,乡邦热爱赋归来”,他们用眼睛、用心灵、用画笔,留住美丽、定格美丽、渲染美丽,奉献出这一精彩纷呈、美不胜收的艺术盛宴。

  部分展品欣赏

闽籍学人(张葆冬)
闽籍学人(张葆冬)
归来(黄永玉)
归来(黄永玉)
诚以待人 毅以处事(韩天衡)
诚以待人 毅以处事(韩天衡)
陈嘉庚和孙中山(麻显刚)
陈嘉庚和孙中山(麻显刚)
桃李无言成蹊径,乡邦热爱赋归来(王瑞璧)
桃李无言成蹊径,乡邦热爱赋归来(王瑞璧)
集美南薰楼(林金定)
集美南薰楼(林金定)
鹭岛春早(王新伦)
鹭岛春早(王新伦)
饮水思源(胡一川)
饮水思源(胡一川)
至诚至毅(林懋义)
至诚至毅(林懋义)

   举办这次书画展是希望以此为契机,对集美校友的艺术作品做一次梳理,以发现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努力实现弘扬嘉庚精神,提升公众艺术教育水平的社会使命。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